人活一世,草木一秋。年轻时脚步匆匆,总想着奔前程、谋生计,难得静下心来细品个中滋味。待到年岁渐长,经历些起落浮沉,偶然再读起那些旧日诗篇,字句间竟生出些不一样的感悟,仿佛老友重逢,道尽了心中事。这几首诗,说不上多高深,却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人生路上的几处光景。读懂了它们,许多事,也就渐渐看开了、看清了。
一、 苏轼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看清什么? 看清了世事变幻的无常,与随遇而安的豁达。
何以见得? 人生路上,风雨突来是常事。那“穿林打叶声”,便是生活中的种种烦扰、坎坷、失意。东坡先生告诉你:不必太在意那喧嚣扰攘的声音(“莫听”),更不必惊慌失措。不妨吟着诗、唱着曲,拄着竹杖、穿着草鞋,按自己的节奏慢慢走(“何妨吟啸且徐行”)。竹杖芒鞋虽简陋,心若自在,倒比骑马更轻松(“竹杖芒鞋轻胜马”)。有什么好怕的呢?(“谁怕?”)一身蓑衣,足以抵挡平生风雨(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)。待到风雨过去,春寒料峭使人清醒,抬头一看,斜阳暖照已在山头等候(“山头斜照却相迎”)。回头看那方才风雨萧瑟之处,心中早已一片澄明:来时路上,既无所谓风雨,也无所谓晴天(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)。这境界,是看透了荣辱得失、顺境逆境,都不过是一时境遇。心定了,风雨便只是风景。
图片
二、 贺知章《回乡偶书二首·其一》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看清什么? 看清了时光流逝的无情,与人生逆旅的必然。
何以见得? 短短四句,道尽人生沧桑。年轻时意气风发离乡闯荡(“少小离家”),历经世事,归来已是白发苍苍(“老大回”,“鬓毛衰”)。纵使乡音未改,承载着故土根脉,但容颜早已不复当年。最触动人心的是后两句:村里玩耍的孩童,看着这位陌生的老人,笑着问:“客人,您是从哪里来的呀?”(“笑问客从何处来”)这一“笑问”,带着孩童的天真,却像一把温柔的刀子,轻轻划开了岁月无情的面纱。原来,在时光长河里,故乡也会变得陌生,自己竟成了“客”。这诗没有悲叹,只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叙述,却让人深深体味到: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故乡是根,亦是回不去的时光。
图片
三、 杨慎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。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
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看清什么? 看清了历史长河的浩荡,与个人得失的渺小。
何以见得? 开篇气势磅礴:长江之水滚滚东流,永不停歇(“滚滚长江东逝水”)。那翻腾的浪花,淘尽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(“浪花淘尽英雄”)?再大的功业,再深的恩怨,转头看去,都不过是一场空幻(“是非成败转头空”)。永恒的,只有那巍巍青山依旧矗立,和一轮轮照常升起的夕阳(“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”)。江边白发苍苍的渔夫和樵夫,早已看惯了秋月春风、世事变迁(“惯看秋月春风”)。偶然相逢,一壶浊酒下肚,便把古往今来多少兴亡故事,当作谈资,付之一笑(“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”)。这词如一副宏大的历史画卷,站在时间的岸边回望,让人顿觉:个人的荣辱、争斗、成败,在永恒的自然和浩瀚的历史面前,何其短暂与渺小。放下执着,看淡得失,方得从容。
图片
四、 陶渊明《饮酒·其五》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看清什么? 看清了内心的安宁,才是真正的归处。
何以见得? 住在人来人往的地方(“结庐在人境”),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(“而无车马喧”)。如何能做到?关键在于心境的超脱(“心远地自偏”)。心若远离了俗世的纷扰,住的地方自然就清净了。最动人的是那份悠然自得:在东篱下随意采摘菊花(“采菊东篱下”),不经意间抬头,秀美的南山映入眼帘(“悠然见南山”)。傍晚山间雾气缭绕,景色越发美好(“山气日夕佳”),飞鸟结伴归巢(“飞鸟相与还”)。这平淡的日常景象中,蕴含着人生的真谛(“此中有真意”)。这真意是什么?陶公说,想说出来,却已忘了如何表达(“欲辨已忘言”)。这是一种物我两忘、天人合一的境界。它告诉我们:幸福不在于身处何方,拥有多少,而在于内心的澄澈与平和。看懂了这份“悠然”,便懂得了如何在喧嚣中安顿自己的灵魂。
图片
五、 郑燮(郑板桥)《竹石》
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
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看清什么? 看清了面对磨难的坚韧,与坚守本心的力量。
何以见得? 竹子把根深深地、牢牢地扎进青山的岩石缝隙里(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”)。“咬定”二字,何等坚定有力!它的生存环境是“破岩”——贫瘠、艰难。然而,任凭千般磨难、万次打击(“千磨万击”),它依然坚韧挺拔,毫不动摇(“还坚劲”)。无论来自哪个方向的狂风(“东西南北风”),都无法使它屈服(“任尔”)。这哪里只是在写竹子?分明是在写一种人生态度:人生于世,难免遭遇困苦、挫折、诱惑(“千磨万击”、“东西南北风”)。唯有像这岩竹一般,根基牢固(信念坚定),深深扎根于自己的土壤(本心、原则),才能拥有强大的定力,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,保持那份骨子里的“坚劲”。看懂了这竹子的风骨,便懂得了如何在逆境中守住自己。
几句闲话
这些诗词,不是药方,解不了世间所有的苦。它们更像老茶,初尝微涩,细品回甘。在不同的年纪,不同的境遇下去读,滋味也各不相同。
人生这条路,说复杂也复杂,说简单也简单。复杂在于际遇难测,起落无常;简单在于,许多道理,古人早已在字里行间讲得透彻。读懂了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,便少些患得患失;明白了“儿童相见不相识”,便知珍惜当下;看透了“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”,心胸自会开阔;体味了“心远地自偏”,便懂寻内心安宁;领悟了“任尔东西南北风”,则添一份面对风浪的勇气。
读诗,未必能让人大富大贵,但或许能让心更通透些,脚步更稳当些,在看清了生活的某些真相后,依然能平和地走下去。这,大约就是它们穿越时光,给予我们最珍贵的馈赠吧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胜亿配资-中国股票配资-河南股票配资-配资利息计算公式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