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际军事航空圈子里,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搞得沸沸扬扬,变成了中美科技较量和战略角逐的新热点。近段时间,美西方国家不断炒作,声称中国在六代机方面有了明显的突破,甚至已经进入原型机试飞的阶段,让美国军方和智库们都挺关注的。
快到2024年底的时候,一条关于中国第六代战机试飞顺利成功的消息一出,立马就引起了国外媒体特别是美国军事圈的热议,兴奋得不得了。
没过多久,美国《军事观察杂志》就发表文章说:中国六代机可不是突然蹦出来的,早在三四年前,美国自己内部就有预料到,只是当时美军没太放在心上,现在打算追赶,怕是有点晚了。
中国六代机亮相?
中美作为全球两个军事大国,互相比拼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。不过,近年来中国展现出来的研发速度和工程效率,确实让不少西方人士大吃一惊。
从望尘莫及到逐步追平,再到如今或许能够在某些领域实现超越,中国航空工业的飞跃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。而美方似乎终于感觉到,美国的军事实力已经不再是独占鳌头,像中国这些国家都在暗中奋力赶超,形势变得更为复杂。
到2024年底,网上开始传出疑似中国两架新型隐形战斗机的照片,外观看上去特别有未来感,没有垂尾设计,配备菱形机翼,机身相当庞大,大家猜测它可能是第六代战斗机的原型机哦。
虽然中方没有正式回应,但各种视频和卫星图片不断出现,好像在说明中国的六代机已经从设计图变成实飞样机了。而美国的NGAD项目到现在还没看到有实物亮相呢。
接着,美国的军事专家和媒体也纷纷发声,猜测中国或许已经顺利完成了六代机的试飞,技术发展水平甚至可能赶超了美国。
今年1月,《军事观察杂志》里发了一篇文章,讲说中国的六代机其实不是突然冒出来的,美方早就有预警,但美军自己却没啥办法应对。
听说在2021年3月,时任美国空战司令部司令员马克·凯利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明确指出,中国正在有序推进第六代有人战斗机的研发,他还提醒美方要加快“下一代空中优势”计划的步伐,否则很可能会被中国甩在后头。
半年过去了,到了九月,凯利将军再次公开表态,强调中国在隐形技术、人工智能融合以及多领域协同作战方面发展得飞快。直到2022年九月,他再次发出警示,指出中国完全有能力比美国更早部署第六代战机,而美国的反应却显得有些慢。
可惜当时这些提醒没有引起太多关注,美国的NGAD项目依旧因为技术路线的争议和预算分配的难题而陷入僵局。
在美媒的报道里,他们还拿中美两国在战斗机研发的节奏做了比较,坦言中国的歼-20从首飞到服役只用了6年,而美国的F-22和F-35都花了大概15年左右,借此强调中国战斗机的成长速度和所谓的“中国速度”。
虽然美国的NGAD计划起步挺早,但一直受着预算上的争议、工业基础的衰退以及繁琐的官僚审批流程限制,原本被看好的数字工程的敏捷开发也没能实现预想中的提效,反倒不断传出进度拖延、目标调整的消息。
在这种局势下,国际上普遍认为,美国的六代机要到2035年之后才能真正具备战斗力,甚至有人大胆揣测,那会儿中国的六代机大概率早就广泛装备上去了。
从歼-6到歼-20
建国伊始,我国的航空工业可以说是一穷二白,不过没多久,几十年时间里,我们就赶上了世界的前列。要搞懂中国航空的发展历程,才能理解为什么美西方国家总是在炒作中国研制六代机的事。
在五六十年代,中国的主要战机还都是仿照苏联的米格-19制造的歼-6,虽然数量很多,但性能嘛,有限得很,只能搞白天近距离的空战任务,雷达、导弹、航电啥的都远远落后于人。当时说自主研发没那水平,就算仿制改良都挺难搞的。
歼-8的开发过程也真是一路坎坷,发动机经常出问题,雷达不太给力,导弹更是不太靠谱……几乎所有的子系统都碰过钉子。
等到改革开放以后,中国逐步从法国、以色列、英国等国家引入了一些西方的航电技术。虽然美国当年临时叫停了和平珍珠计划,没让中国直接获得F-16的雷达系统,但通过这些技术交流,中国对三代机的概念以及现代化航电系统的架构也算是有所了解了。
引进苏-27后,中国不仅得到了这款飞机,还掌握了苏联三十年的航空技术资料。基于这些资料,中国没有只满足于模仿,很快就自主研发出了歼-11B,还推出了歼-15、歼-16等一系列衍生型号,逐步掌握了重型战斗机的设计精髓。
等到歼-20亮相时,中国已经步入了全球隐形战机的行列。它没有直接照搬F-22或苏-57,而是结合自身需求进行了差异化设计,采用了长机身、鸭式布局,偏重于超音速机动和远程打击能力。此外,它的研制时间明显比美国类似机型短,说明中国已经建立起一套高效、低风险的研发体系。
从歼-6到歼-20,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一次从模仿到改良再到自主创新的三级飞跃。不管怎样,这一路走来,经过了几十年的技术沉淀、人才培养和体系更新换代,也让世界见识到了“中国速度”。正是这些成就,让美西方更加相信中国在六代机研发方面会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。
什么是六代机?
到目前为止,五代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,因此,没有一个统一的六代机标准。不过,一般来说,它应该具备这些核心能力: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、超级隐身、超音速巡航、人工智能的决策辅助、网络化作战体系、可选的有人驾驶、以及强大的电磁攻击和防御能力。
根据外媒的报道以及中国官方披露的消息来看,中国的六代机似乎采用无尾翼设计。去掉垂尾和平尾可以大大减少雷达反射面积,从而增强隐身性能,不过,这样一来,对飞控系统的要求也就变得非常高了。
传闻还说中国六代机或许会用三台发动机。而且,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、人工智能和量子雷达这些方面的技术基础,也给六代机带来了更多的武器选择和态势感知能力。虽然这些技术不是专门为战斗机研发的,一旦融入到战斗机系统中,就会大大拓展它的作战空间啦。
比起来说,美国的NGAD目前披露的详情挺少的,大家知道的就是它也强调采用家族化的系统架构,而且追求全面的互联互通和穿透性制空能力。不过,项目经常传出预算超支、进度落后的消息,让人不禁怀疑,美国还能不能保持以前那样的技术节奏。
虽说如此,但咱们得保持清醒:我国官方对外面那些猜测其实还没有给出明确答复,六代机距离正式服役还得拖一段时间。目前展示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些技术验证机或者原型,后续还得经过一系列测试、调整以及量产的过程。外媒之所以觉得咱们在这方面走在前头,更多是看中了咱们研发节奏快、工程推进的速度,而不是说技术上已经全面超越了别人。
美国在循环发动机、无人僚机、定向能武器以及跨域网络战这几个方面的积累还保持领先。不过,真正让人头疼的问题在于他们的研发机制和装备采购体系,并没有跟上这些新技术的发展节奏。再加上美军战略重点频繁变动,小小拖累了NGAD的推进速度,反而让项目进度变得不那么顺畅。
不过,不管怎么说,能在这个技术比拼的层次上和美国并驾齐驱,甚至略微领先一些,已经是中国航空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了。
中国六代机的发展,不光是个新武器的突破,更是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端制造、科技创新体系以及战略布局上的整体实力。
美国人说补救为时已晚,实际上反映出一种焦虑情绪。面对一个体系完整、持续投入、执行高效的对手,仅靠技术优势不太够了。未来的军工比拼,会变成系统比系统、系统效率比系统效率的较量。
六代机的研发依旧是一条漫长而坎坷的路,我国在发动机、芯片、软件这些关键环节上还存在不少短板。航空工业毕竟是个长远的事业,不能只盯着眼前的成功或落后,更得关注其可持续发展和实打实的战斗力。
主要信源
有人说中国有“第六代核战略轰炸机”和“核潜艇”,不过被专家直言:这根本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——环球网2021-04-21。另一方面,总师指出中国的无人机技术已经差不多赶上美国,性能也很靠谱,不怕被干扰——人民网-环球时报2014年11月12日。
胜亿配资-中国股票配资-河南股票配资-配资利息计算公式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