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亿吨铁矿石的贸易棋局中,人民币正悄然改变着百年来的游戏规则。
“想吃中国这碗饭,就得遵守中国的规则。”2025年10月,当必和必拓最终签署部分铁矿石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协议时,业内流传的这句话成为了现实。
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低头接受了中国客户的要求——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,对其华铁矿石贸易的30%以人民币结算。
这不仅仅是一纸商业协议,更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:中国在铁矿石定价权争夺战中发起了关键反攻。
01 失衡的天平:买家的尴尬与卖家的暴利
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,消耗了全球约70%的铁矿石。澳大利亚则是世界最大的铁矿出口国,占据了中国进口的半壁江山。
但这种看似互利的关系却长期处于失衡状态。
澳企凭借垄断地位长期抬价牟利——每吨铁矿石的开采成本仅16至18美元,却以80到100美元的高价卖给中国。
更夸张的是,在现货价仅约80美元时,必和必拓仍坚持将2025年长协价定在109.5美元/吨。这种“买得越多,越贵”的反常机制,让中国钢企每年额外损失高达200亿美元。
美元结算体系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衡。中国一家中型钢厂算过账,去掉美元兑换的手续费和汇率波动成本,每吨铁矿石便宜8美元。大型钢企一年进口上千万吨,能省下的财务成本达好几亿元。
铁矿石贸易规模巨大,中国占全球消费的七成多,去年进口量达1.18亿吨,价值超过1400亿美元。然而,长期以来,澳大利亚的力拓、必和必拓以及巴西淡水河谷等矿企掌握了定价权,用美元或澳元结算。
02 二十年布局:中国如何积累反击筹码?
中国对铁矿石定价权的研究与争夺并非始于今日。2009年的“胡士泰案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
这位力拓公司前高管在六年间持续向澳方泄露中国钢企谈判底牌,直接导致中国在铁矿石进口谈判中损失超7000亿元。这一事件让中国意识到,必须系统性布局破局战略。
2022年,中国打出了一张关键牌——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。该集团整合全国钢企采购需求,将40%的进口量纳入统一谈判体系,形成前所未有的买方合力。
过去,中国国内钢企又多又散,各买各的,谈判时凑不到一块儿,没底气跟人家硬刚。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,让中国在谈判桌上用一个声音说话。
在金融基础设施方面,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交易量已是新加坡交易所的20倍,其形成的价格基准正逐步挑战普氏指数的权威性。
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推出的“北铁指数”,基于真实成交数据构建,为市场提供了更透明的参考标准。
供应链多元化是中国的另一重要筹码。中国与巴西淡水河谷已实现对华人民币结算。
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(储量超50亿吨)预计2025年底投产,年产量达1.2亿吨。俄罗斯290亿吨高品位铁矿也通过同江铁路桥直运中国东北。
2025年前八个月,澳大利亚铁矿在中国进口市场的占比已下降12个百分点,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铁矿石同比增长了18%。
03 关键战役:人民币结算令的出台与执行
2025年9月30日,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向国内钢企发出重要通知——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,必须改用人民币结算。
这不是商量,而是最后通牒。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告诉全国主要钢厂和贸易商,以后不准买用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。
不管是新签的合同,还是已经运在路上的,哪怕货到港了没卸,只要不用人民币算钱,一律不准收。这可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禁止采购澳洲铁矿石,力度空前。
这一举措立刻产生了效果。必和必拓股价应声下跌,全球期货市场铁矿石合约上涨2.3%。澳大利亚政府坐不住了,总理阿尔巴尼斯公开表态称影响出口经济,需要尽快对话。
澳大利亚的紧张情有可原。矿产出口占澳大利亚GDP的六成,而铁矿石是支柱产业。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客户,澳方将面临沉重打击。
必和必拓表面上是澳大利亚的公司,实际上是一个**美资控股接近或超过50%**的美国公司。所以此次和必和必拓的较量,实际上还是中美之间的较量。
04 突破性协议:人民币结算的具体内容与实施路径
在经过一周的僵持后,必和必拓最终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署协议,同意自2025年第4季度起,以人民币进行铁矿石贸易结算。这一协议涉及数十亿美元交易,是人民币首次在核心大宗商品领域突破美元结算体系。
协议覆盖约30%的对华现货交易。现货人民币结算采用到岸价模式,货到中国港口后,按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的现货价格指数来结账。
协议设了一个观察期,说到2026年如果中国铁矿石指数的市场认可度继续提升,长期合同也改成人民币结算。
人民币结算的好处很现实。中国一家中型钢厂算过账,去掉美元兑换的手续费和汇率波动成本,每吨铁矿石便宜8美元。大型钢企一年进口上千万吨,能省下的财务成本是好几个亿,这钱能投到设备改造上。
技术革新为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关键支撑。2020年,中国宝武集团与全球三大矿山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,区块链技术使交易效率提升70%。
2025年9月,建龙集团与力拓完成1.45亿元人民币跨境结算,标志着该模式进入常态化阶段。
05 连锁反应:全球矿业格局的重塑
必和必拓接受人民币结算的协议一出来,其他矿企就开始琢磨。巴西淡水河谷公开说在评估人民币结算可行性,印度的矿业公司也主动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谈合作。
事实上,巴西淡水河谷已在靠拢,依托1900亿元本币互换协议,5000万吨铁矿石的人民币结算采购正在落地。巴西的“去美元化”尝试不仅是经济上的务实选择,也进一步压缩了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。
俄罗斯铁矿石的入局对全球铁矿石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俄罗斯以290亿吨储量和55%品位的铁矿石资源,正在对澳大利亚的传统主导地位形成强有力的冲击。
2025年前四个月,经中俄边境出口的矿石量已达66.6万吨,同比增长22.9%;另一条运输线格罗傑科沃-绥芬河的金属矿砂运输量更是同比增长了80%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中俄铁矿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达到45%,两年内增长了28个百分点。
这一变化不仅帮助俄罗斯规避了美元制裁的风险,也为中国钢企提供了更稳定的汇率环境。
而澳大利亚的反应则显得无力。面对俄罗斯和巴西的双重夹击,澳大利亚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。2024年初,皮尔巴拉混合粉矿价格较峰值下跌了18%,这一降幅对澳大利亚矿企来说意味着数十亿美元的损失。
06 深远影响:超越贸易的货币与战略意义
铁矿石人民币结算的意义远超经济层面,它直击美元霸权的核心命脉。
美元长期主导全球大宗商品结算体系,从石油到铁矿石,都是美元的“定价领地”。如今,中国以铁矿石为突破口,正在撼动这一根基。
一旦铁矿石结算改用人民币,煤炭、天然气等其他大宗商品或将纷纷效仿,美元在全球商品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将被逐步削弱。
当美元结算份额减少,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的控制力也会减弱,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势必下降,“印钞换资源”的模式难以为继。
中国此举的背后,有着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。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89个国家,2025年上半年交易额突破90万亿元,为大宗商品的人民币结算提供通道。
这种结算方式不仅规避汇率风险,每年为中国企业节省数十亿美元汇兑成本,更构建了“资源-产业-金融”的闭环生态。
境外矿企收到人民币后,可直接在中国采购电动车、5G设备等商品,或通过香港投资人民币资产。
人民币结算的推广呈现加速态势。全球金属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从2020年的2.1%跃升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9.2%,显示出这一趋势的不可逆性。
07 未来展望: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与挑战
尽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但铁矿石人民币结算仍然面临挑战。必和必拓目前同意的只是其对华现货贸易的30%,长期合同仍以美元计价,只是设了“观察期”。
协议执行也面临一些实际操作中的挑战。比如,西芒杜铁矿项目在关键时刻发生事故,三名外国工人死亡,项目暂停。
这是2025年第二次停摆,暴露出安全管理短板。这类突发事件可能会影响中国铁矿石供应多元化的战略布局。
从长远来看,中国钢铁产业面临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。房地产是铁矿石的“需求支柱”,中国钢铁产量的60%用于房地产。
而2025年1-9月,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6.8%,房地产销售面积下降12.3%。这不是“短期波动”,而是人口负增长的“长期压力”。
不过,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可能已经形成了自我强化的动力。随着更多铁矿石贸易以人民币结算,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和接受度将不断提高,进而推动更多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人民币结算不是“救市”,而是让价格回归真实。它的核心是打破美元计价的“信息差”,让铁矿石价格更准确地反映中国的真实需求。
全球铁矿石贸易的这场静默革命,才刚刚开始。随着巴西淡水河谷评估人民币结算可行性,印度矿业公司主动寻求合作,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。
人民币结算的推广呈现加速态势。全球金属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从2020年的2.1%跃升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9.2%,显示出这一趋势的不可逆性。
数字背后,是一场关于全球资源秩序重建的宏大叙事。 #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创新高#
胜亿配资-中国股票配资-河南股票配资-配资利息计算公式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